2017年11月20日上午,在全黨全國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2017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及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展覽會在京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時代開啟循環發展新征程”,國內外循環經濟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論壇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陸致成主持。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 陸致成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蒞臨論壇并致辭。顧委員長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文明從工業文明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是實施生態文明戰略必由之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石。在新時代,必須按照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發展與保護協同共進。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顧秀蓮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范恒山在演講中高度概括了自“十八大”以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并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機遇,進而指出,接下來,國家發改委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從完善制度體系、加大政策扶持、豐富市場機制、推動技術轉化、建設示范基地等五個關鍵環節入手,推動循環經濟新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 范恒山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在演講中指出,工信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高舉綠色發展大旗,制訂發布了“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傳統工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法規標準制度建設為保障,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全面發展。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 高云虎
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張帆在演講中指出,過去五年,創新驅動循環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十三五”時期,科技部將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固廢資源化專項”,聚焦典型固廢,圍繞源頭減量-智能分類-高效轉化-清潔利用-精深加工-精準管控全過程,著力解決協同控制、分質轉化兩大科學問題,突破固廢源頭減量與生態鏈接技術等六大環節關鍵技術,全面引領提升我國固廢資源化科技支撐與保障能力。
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 張帆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首席政策專家齊建國在演講中,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破題,深入剖析了在社會主義新時代,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在新時代,循環經濟的政策組合將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政策層級的上移和正向激勵主導轉向雙向組合激勵兩個方面,并指出,循環經濟要“穿越環境高山”,必須通過“創新隧道”。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首席政策專家 齊建國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在演講中,重點通報了“面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系統物質流核算”的最新研究成果,詳細介紹了中國經濟系統物質流核算(CEW- - MFA)框架和指標體系,基于近10年中國物質流核算的結果,指出,當前我國總體資源產出效率處于世界下游水平,先天環境脆弱性和現實經濟模式的粗放型嚴重影響中國可持續發展能力,并提出了推進中國綠色發展相關對策建議。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院長 王金南
甘肅省金昌市人民政府和深圳格林美公司進行了經驗交流。會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凱代表協會發布了《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報告(2016)》。
金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李英民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宇平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趙凱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馮良,中國工程院院士、再制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徐濱士,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名譽會長趙家榮,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工信部原材料司原司長陳燕海,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環保部原污防司巡視員李新民,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相關司局、部分地區發改委、工信委、環保廳和園區管委會,相關行業協會,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國際NGO組織、會員單位和企業,以及新聞媒體約650人出席了主論壇。
據悉,“2017中國國際循環經濟展覽會”展覽面積10000平方米,參展企業112家,涵蓋工業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資源再生利用,再制造,垃圾資源化,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節能低碳與清潔生產,共享經濟與綠色消費等領域;展會同期舉辦13場專業論壇、11場項目推介會、技術對接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力爭為循環經濟發展打造一個全球性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與裝備展示交易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