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介紹
廈門陸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海環保)是于2000年注資5249.4萬元成立的福建省科技型企業(證書號:201602-0543)。陸海環?,F有員工200余名,占地130多畝,建筑面積7萬多平方米。陸海環保搭建了一個R4B(Recycle ecosystem For Business )廢棄資源回收再生應用服務平臺,主要回收牛奶盒、飲料杯、咖啡袋等廢棄包裝材料,建成了自動化的紙塑分離、鋁塑分離、造粒、廢水回用等系統,年處理廢棄包裝材料量10.5萬噸,生產再生塑料、再生紙漿、再生鋁屑及木塑產品等。2015年,陸海環保成為第一家新三板“資源再生循環應用系統服務商”(股票簡稱:陸海環保,股票代碼:834562);2016年,成為工信部第一批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規范企業和“福建省“十二五”第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二、背景介紹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牛奶、果汁等軟飲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市場對復合軟飲料包裝材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復合軟包裝材料基本上屬于一次性包材,人們使用后廢棄的復合軟包裝材料也越來越多。目前,中國年使用復合軟包裝材料達1500—2000萬噸。如此大的使用量,廢棄后卻大多混在生活垃圾中被丟棄,導致回收再利用率很低。廢棄后,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里面的剩余液體容易滋生細菌,造成環境污染與疾病傳染,破壞城市面貌。如果能夠將其回收再生利用,變廢為寶,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復合包裝材料
因此,發改委印發《循環發展引領行動》的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達到54.6%左右。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3萬億元。中共中央、國務院《生態文明體質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完善資源循環利用制度。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國辦發〔2016〕99號)提出了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生產者落實廢棄產品回收處理等責任。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目錄,對復合包裝物等低值廢棄物實行強制回收。建立資源再生產品和原料推廣使用制度,相關原材料消耗企業要使用一定比例的資源再生產品。因此,復合軟包裝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既能循環利用資源創造價值,又能保護環境。
三、項目介紹
陸海環保的“互聯網+廢棄包裝材料回收再生利用”搭建了一個R4B(Recycle ecosystem For Business )廢棄資源回收平臺,還建設了廢棄包裝材料再生利用基地。
1.R4B廢棄資源回收
(1)回收平臺簡介
“R4B(Recycle ecosystem For Business)廢棄資源回收”再生應用平臺,由5個技術支持體系組成:一是交投服務體系,建立互聯網、微信以及B端商鋪回收網點的綜合交投服務體系;二是回收逆向物流體系,建立規模適當、需求匹配、安全環保的逆向物流倉儲配送網絡;三是監控追蹤體系,實現合作商戶交投、網點回收、物流中心倉儲分揀、處置商處置等全程監控追蹤;四是信息服務體系,包括回收網點管理系統,網上廢棄物交投管理系統,積分服務系統,處置商管理系統等;五是統計分析決策體系,為規范管理制度提供決策分析。
5個技術支持體系
陸海環保通過各個體系協調發展,來有效推動“R4B廢棄資源回收”模式高效運行。
R4B系統
R4B廢棄資源回收平臺開創了國內領先的再生資源回收新模式,建立廢棄資源回收到處理到再生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閉環,通過“商鋪+逆向物流回收+再生加工利用”的全循環回收服務體系,充分實現再生資源回收的可持續性。
(2)平臺回收方式
平臺回收方式以線上平臺一鍵呼叫回收+線下商鋪回收相結合。
線上平臺:以微信公眾號“陸海拾尚”為核心的輸出窗口,相比傳統的APP不占用手機、平板、電腦的內存,操作簡便快捷,效率提高。線上平臺是作為環保、垃圾分類回收宣傳窗口以及陸海環保業務輸出窗口的載體。
陸海環保的回收通過在線上注冊申請成為“陸海拾尚”回收平臺系統的品牌會員,在線下實行定點、定量、定時回收或者是回收桶滿的時候可使用一鍵呼叫功能。一鍵呼叫功能激活后,后臺將根據回收點的情況進行回收物流的調配,通過逆向物流系統進行回收?;厥蘸髮ζ放茣T進行計量積分,積分可在線上的積分商城中兌換價值對等的產品,也可以選擇公益捐助。
服務號功能分為三個板塊:品牌商戶展示、積分商城、一鍵呼叫。
回收運營與功能運營
品牌商戶展示用于展示自己的環保理念,品牌文化特色等。
積分商城用于品牌商戶根據積分兌換環保產品。積分制度:首先需保證利樂包、飲料杯等潔凈分類,其次按照對應公斤數(KG)+微信文章宣傳的轉發數量進行積分兌換。
線下:不針對C端進行分散的回收,而是針對有一定倉儲空間和流量空間的B端品牌商戶進行合作,公司回收布局商鋪、商超等再生資源回收市場(如:飲品店、簡餐店、學校、圖書館、機關單位食堂、社區商超等區域設立回收點,專項分類回收桶回收咖啡杯、利樂包、塑料杯、塑料袋等廢棄物),確保所有回收物品進入到安全可靠的回收渠道,同時“陸海拾尚”平臺及逆向物流系統能打通回收站點到各處理工廠的通道,監控廢棄資源流向,確?;厥瘴锬苓M入安全處理渠道,防止二次污染。
此外,公司還聯合環保社會資源,與非營利性組織合作,如:綠跑、環保協會、學校、禧自然親子教育組織、SAA公益組織、慈濟公益組織等。線下以點帶面,進行區域化精細運作,大范圍地帶動商戶參與到環?;厥栈顒?。
2.廢棄包裝材料的再生利用
陸海環?;厥栈貋淼睦麡钒?、咖啡杯、塑料袋等廢棄包裝材料為多層復合結構,主要包括鋁塑復合、紙鋁塑復合以及紙塑復合三類,包括各種基材、黏合劑、溶劑和油墨等。其中利樂包居多,由紙板,聚乙烯塑料和鋁箔等六層材料復合而成,其中紙類占73%、塑料占25%、鋁占5%、印刷油墨和涂料占2%。因此,陸海環保將其運送到再生利用基地,對其進行再生利用,通過紙塑分離、鋁塑分離、造粒、廢水回用等處理工藝,獲得再生紙漿、再生鋁屑和再生塑料米。陸海環保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規?;偕幚砝娩X塑復合膜的廠商。
(1)紙塑分離,提取再生紙漿
紙塑分離的核心技術包括破漿精選和洗滌濃縮兩個模塊,設計了獨有的轉鼓式水力碎漿機,采用連續式的進出料方式,利用產品自身重量進行水力碎漿,嚴格控制設備剪切力,保障再生紙漿的原有品質;分離出來的紙漿進入下一道洗漿壓縮模塊,通過對紙漿的去粗提純、清洗壓縮擠干等工序將紙漿高效回收;本技術還通過連續式地重力浮選和“微氣泡”浮選共同作用,來實現廢舊碎渣的分選,提高塑料碎膜的回收利用率。去除紙漿后剩下的鋁塑膜將輸送至鋁塑分離工藝系統。
紙塑分離流程
(2)鋁塑分離,獲得再生鋁屑和塑料膜
鋁塑分離的核心技術包括料膜藥泡、料膜清洗及擠干分選,鋁塑膜在獨特的反應器中經自主研發出的滲透軟化劑和緩蝕劑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鋁鹽,再經三道清洗設備對料膜進行清洗,通過機械外力使鋁箔與塑料膜分離,并經進一步分選得到較純凈的鋁屑,清洗后的塑料薄膜將進入下一道再生利用系統。
鋁塑分離流程
(3)塑料膜造粒,獲得再生塑料米
造粒的核心技術是將塑料膜采用喂料螺桿進行預壓縮,使物料壓實,再送入造粒機進行造粒,然后再用可調高溫熔融擠出設備將熔融后的塑料擠壓成條狀半成品,最后自動切粒進行收集。
塑料膜造粒流程
(4)生產廢水治理回用,避免二次污染
陸海環保生產廢水的治理回用采用了“分流分治+分級處理+以廢治廢”的理念,通過分析廢水中Al3+在溶液中有形成多核物種的化學規律,控制不同工段廢水混合調節pH值,產生Al(OH)3絮凝“膠團”沉淀,經專用PAM(離子度、分子量)沉淀過濾,生化處理工藝參數(包括HRT、DO、營養配比、汽水比)的針對性調整。實施了高回用率污水處理方案,經過均質、沉淀、氣浮、中和、厭氧、兼氧、好氧等工藝處理,96.5%回用于生產,其余與生活廢水一同在達標后排放。
生產廢水治理回用流程
四、項目運營
1.運營模式
陸海環保上端建立回收網絡,中端聯合物流體系,下端對接利廢企業,充分利用線上工具互聯網技術服務于再生資源行業,深度整合線下資源,以點帶面,聯合環保資源,區域化精細運作,大范圍地帶動商戶參與到環?;厥栈顒赢斨?,改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形成商戶/消費者、陸海環保、處理中心、加工利用企業、政府五位一體的共生共贏模式。
運營模式圖
2.銷售模式
公司的產品包括再生塑料米、再生紙漿、再生鋁屑及木塑產品,主要直接銷售給下游的產品生產廠商,再生塑料米主要銷售給發泡材料、塑料花、改性塑料、管材、通信材料、汽車配件等塑料制品生產企業;再生紙漿銷售給擦手紙、墻紙、薄頁紙、拷貝紙、包裝紙等紙制品生產企業;再生鋁屑主要銷售給加氣混凝磚生產企業;生態木塑產品,廣泛應用于戶外休閑棧道、桌椅、建筑外墻裝飾等居民的生活中。
公司產品與應用情況
陸海環保營銷策略以直銷和戰略聯盟銷售為主、渠道為輔。直銷有利于我們充分把握客戶需求,提升客戶控制力,戰略聯盟銷售有利于互惠合作,渠道有利于提高資金及流通效率。直接銷售是面向具體應用,針對大型客戶如廣東金發、廈門德豐行、廈門金旸等企業,以系統解決方案為切入點,為復合包裝材料資源循環利用提供完美的技術方案和設備設計。戰略聯盟銷售是通過產品和利潤共享的形勢,與產業中的重量級企業進行互惠合作,團隊可為合作伙伴提供技術和專利支持,而合作伙伴會為企業帶來在這個產業中的技術可信度、知名商標和已建立的銷售渠道。2017年,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9853萬元,獲得凈利1503萬元,繳納621萬元。
3.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
(1)產品銷售收入:包括再生塑料、再生紙槳、再生鋁屑等再生資源的收入,木塑及系統服務銷售收入。
(2)用戶流量:作為互聯網+企業,可獲得R4B資源回收平臺系統用戶流量入口的延伸收入。
(3)聯盟推動:利用中國再生塑料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所帶來的再生塑料行業技術可信度與知名度,建立相關銷售渠道。
(4)政策推動及補助:依靠國家對資源循環和環境保護政策,推動產品、設備及技術銷售。同時,隨著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推行,公司做為加工處理單位可獲取相應的補貼。最后,做為固廢處理企業,還可獲得政府的相關補貼收入。
五、問題和建議
1.問題
(1)相應的管理法規和行業標準不完善,甚至存在缺失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管理沒有一個國家性的法規,出現了管理真空,回收渠道混亂等現象,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由于我國還沒有制定廢舊物資分類行業標準及技術規范,沒有各類再生資源企業制定技術標準,造成回收網點無序發展,市場秩序混亂的現狀,不僅給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帶來了困難,同時也導致大量可再生資源流失,更重要的是再生后的資源質量沒有保障。
另外,目前我國從事廢舊物資回收的從業者絕大多數是個體戶,甚至部分經營者連營業執照都未辦理,屬于私下買賣,無法提供票據,導致對于相對正規的回收企業無法取得進項票,要承擔繁重的增值稅負擔,直接增加了回收成本。這種不帶票的交易方式,非規范化的交易方式,也增加了再生資源行業融入互聯網交易的難度。
(2)資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的再生資源丟棄現象嚴重
回收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普遍存在。對廢紙、廢鋁、廢鋼鐵等獲利大的品種爭搶收購;對廢塑料、廢包裝物等獲利小的品種收購積極性不高,基本上是隨垃圾丟棄,導致大量應當和可以回收的再生資源白白流失,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
(3)行業技術進步緩慢
再生資源行業是企業利潤低、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高的行業,近年來,由于缺乏國家和地方的投資以及技術投入,導致行業技術落后,工藝流程落后,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同時由于科技投入低,加之行業的經營與“破爛”相關,行業內的科技人員比重遠遠低于其他行業,企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
(4)與國外同行業差距較大
目前,我國單位能源產出僅相當于德國的1/6、美國的1/10和日本的1/20,單位GDP的金屬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資源重復利用率大大高于我國。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已達到90%左右,且回收加工水平較高,并有一整套完備的防污措施。而我國在這方面比較落后,回收利用率不到20%,絕大多數廢舊物資回收加工企業嚴重缺乏深度加工的能力,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利潤空間小,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
2.建議
再生資源回收再生利用工作是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態文明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關鍵,必須切實按照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再生利用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規范行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研究制定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與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相適宜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1)加快法規和標準建設
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涉及多個部門,行業管理基礎較差,經營秩序混亂,迫切需要出臺一部調控力度較強的行政法規,以加強行業管理。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著手制訂綠色消費、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各類再生資源回收再生利用制度,明確工業廢棄物和產品包裝物由生產企業負責回收,建筑廢棄物由建設和施工單位負責回收,生活垃圾由政府負責回收,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單位適當繳納費用;制訂充分利用再生資源的鼓勵政策,在稅收和投資等環節對再生資源回收采取激勵措施。
(2)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方面要引進并吸收國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促進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技術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制定相關優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引導外商向再生資源行業投資,鼓勵外商到中國投資建立再生資源加工處理中心。同時,要與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再生資源協會建立廣泛聯系,吸取他們在工業化過程中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的經驗教訓,借鑒其對再生資源行業的管理措施和相關政策,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3)給予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政策扶持
目前國家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只能維持企業的基本生存,不能解決行業的發展問題。應加大財稅支持政策,按照向公益性品種、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傾斜的原則,利用各級財政資金,加大對“互聯網+回收”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為初創公司提供盡可能多的補助或者便利措施,完善促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的稅收政策。
另外,同時應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財政體制和投資體制改革的過程中,研究加大公共財政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信貸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對經濟效益差,但社會效益顯著的不易回收的再生資源品類,國家應在政策上鼓勵企業回收和利用,包括支持一些經營好、符合上市條件的物資回收企業上市,為企業直接融資創造條件,對再生資源回收加工處理中心、再生資源信息網絡等方面的示范項目,優先安排技改投資并給予財政貼息,緩解開發的資金壓力。
(4)加強宣傳教育
要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將有關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知識列入中、小學教育課本,讓循環經濟在下一代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各大中專院校設立再生資源專業教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全社會都來理解、支持,并自覺參與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事業當中。
作者簡介:
1.王華,女,廈門陸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廢棄包裝材料回收再生利用項目創始人,具有多次成功創業經驗,致力于打造物質重生美學,開啟了“互聯網+廢棄包裝材料回收再生利用”新模式。
2.陳麗麗,女,項目經理,環保事業踐行者,積極探索如何利用互聯網加速廢棄包裝材料的回收再生利用,力求實現互聯網+再制造的有效對接。